TOP
官方微信
X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直播平台

返回顶部
隐藏导航
显示导航

请滑动查看更多导航

全国高血压日 |健康生活 理想血压
来源:双色球 时间:2023-10-08  浏览次数:208
浏览次数:208
  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近年来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显著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取得较好成绩,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高血压“三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汉族居民高于少数民族;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中青年人群“三率”均显著较低。男性、中青年、农村和少数民族人群应为加强高血压防控的重点人群。高钠和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高龄等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高血压定义

  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如何判断高血压

  血压正常的成人每两年至少测一次血压,易患高血压者每半年至少测一次。
  当一个人出现头部胀痛、阵发性眩晕、胸闷不适、四肢麻木等现象时,就需要注意了,这些或许都是早期高血压的信号。

  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包括了头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如果血压过高患者可发生主动脉夹层和出血性卒中等一系列的症状。
高血压的危害

  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无论有无不适,血压高带来的危害始终存在。
  1. 脑卒中
  80%的脑卒中和高血压相关。如果将血压降下来,可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5%~40%。
  2. 心梗
  约5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若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使心梗概率降低14%。
  3. 肾动脉硬化
  血压长期升高会引起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反过来又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4. 眼底病变
  高血压患者中约70%会发生眼底病变,严重者甚至失明。
  5.分娩风险
  孕妇如有高血压,将面临巨大的分娩风险,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孕妇和新生儿死亡。
高血压诊治中容易出现的误解与误区
误区一:测量

正确的姿势?
  量血压之前注意心平气和地静坐10到15分钟。刚开始早中晚反复测量,慢慢地血压平稳了可以一周测1-2次。不过现在季节更替,最好多量几次。
误解二:不信医生,信“病友”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去看医生,跟亲朋好友一打听,自己乱买乱吃一通,这样是不行的。因为高血压用药要考虑很多因素,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也不一样,切不可盲目“跟风”。
误解三:睡觉“打呼噜”还跟血压有关?

  据统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35%-80%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中,30-50%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高血压的首要危险因素。
误区四:医生我喝点酒血压就降下来了
  酒精与血压的关系呈现“U字型”。喝酒后,酒中的乙醇进入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压降低。此外,被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氧化代谢成为乙醛,乙醛具有毛细血管扩张功能,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后,血液淤积在外周,使血压降低。这个时间很短暂,在刚开始饮酒的3~5小时内,血压一般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不过,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久,过4~5小时后,血管重新开始收缩,血管阻力逐渐增加,血压出现反弹性增高,更容易诱发高血压急症。
误区五:不高不吃   高了再吃
降了再停

  很多患者认为高血压只要没有症状,就没有危害,不用吃降压药。其实多数高血压对人来说,是无“感觉”的,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会有“感觉”。等有“感觉”出现再进行控制,可能已经错过了降压的最佳时机。
误区六:短效降压药物治疗“好使”
降压越快越好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晕倒、脑中风等事件,尤其是老年人。
误区七:一直吃一种降压药会耐药

  降压药与抗生素不同,不存在“耐药”问题。长期使用扩血管降压药,会使肾潴钠倾向加重,对盐敏感,似乎“耐药”,其实是未联合利尿剂;不要自行换药,每种降压药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每个人都合适,要严格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处方服药。
高血压如何预防

  一、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腰围男性控制在﹤90cm,女性﹤80cm。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血压超过130/80mmHg要开始积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对于心脑肾等器官的危害,应及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三、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所有患者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四、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需要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优先选用单片复方制剂。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至140/90mmHg以下。

部分内容摘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审稿/心内二科 姜帅
校对/内科党总支 蒲玉
编辑/宣传企划科 徐剑